静夜“织补”城市水脉
——宜城天河公司“零感知”阀门攻坚战纪实
当夜色如墨晕染宜城,晚风轻拂下,沿街商铺陆续熄去灯火、落锁闭店,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悄然切换为黄闪模式,整座城市渐渐沉入静谧的梦乡时,一支身着“供水蓝”工装的队伍,已在北街十字街路口与杜康台路口悄然集结就位——一场关乎城市供水“毛细血管”的深夜“微创手术”正待无声启幕。
近日,襄阳水务集团宜城天河供水有限公司针对市中心商业区关键阀门老化难题,启动了“静夜行动”精细化升级工程。此次待更换的DN300与DN450阀门,恰是北街供水网络的核心咽喉节点,直接牵动着周边2个社区、300家商户及3500户居民的日常用水。为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公司打破“白天开挖、全线停水”的传统作业模式,采用“前期精准勘测、夜间紧凑施工、清晨恢复如常”的全新方案,在筑牢供水安全防线的同时,实现了对城市生活节奏的“零打扰”。
“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功夫下在暗处”,是这场夜间攻坚战的坚实底气。施工前两周,管网部依据管网数据图对作业区域展开多轮“地毯式”勘测。他们穿梭街巷,精准定位每一条交错的地下管线,俯身排查老旧阀门的阀芯磨损程度、密封圈老化状态,将每一处细节都详尽记录在册。面对“接口渗漏风险”“夜间照明盲区”等潜在挑战,公司连续召开2次专项碰头会,反复模拟突发场景、打磨应急预案,从渗漏封堵的技术参数到定向照明的角度规范每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事无巨细。
沟通协同,是这场工程里的“精细文章”。施工前2天,停水通知已通过公司微信公众号、小区物业微信群等渠道精准触达用户,不仅清晰标注作业时段,还附上24小时服务热线与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考虑到部分老年居民不常使用手机,公司安排专人挨家挨户上门解释,把“安心”送到家门口,并主动联动住建等部门,提前完成手续报批等工作,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高效推进。
将施工安排在深夜,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细致考量。公司通过用水数据监测发现,每日22时后,皇城社区用水量进入低谷期,此时作业对居民生活、商户经营的影响最小;而十字街路口在22时后车流锐减,也为施工腾出了安全高效的“黄金窗口”。为进一步降低“存在感”,团队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静音守则”:施工区域用吸音围挡严密围合、照明全部采用定向投光灯,只聚焦作业面,不惊扰一扇窗后的安眠。当整座城市沉浸在梦乡,地下的“微创手术”正以近乎无声的节奏稳步推进。
凌晨4时30分,天光未亮,工程进入收尾关键期。施工人员手持水平仪,对新装阀门接口反复校准,将误差精准控制在2毫米以内;一旁,高压水枪挥洒而过,将施工痕迹逐一清除,迅速恢复路面整洁;同时,专人查验用户水表压力,确保晨间用水高峰来临前供水系统全面恢复正常。清晨5时15分,当第一辆环卫清扫车缓缓驶入北街,施工围挡已全部撤离,路面整洁如初,斑马线清晰分明,几乎无人察觉这里刚完成一场“静默改造”。
“早上开门一看,基本上看不出施工痕迹,水压也稳稳的,一点没耽误做生意!”北街早餐店的李师傅笑着感慨,道出了街坊们的共同心声。这场深夜里的“管网微创手术”,没有轰鸣的机械声,没有飞扬的尘土,却以毫米级的精准与人本式的体贴,默默守护着城市水脉的安澜。
此次阀门更换工程,是公司推进精细化管理、践行“为民服务”理念的一个缩影。从老旧管网改造到智慧水务升级,从暴雨中的应急抢修到寒冬里的防冻提醒,公司始终将“让市民用水更安心、更省心”初心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未来,公司将持续探索新技术、优化服务模式,以专业担当做好城市供水的贴心管家,让汩汩清流不仅润泽千家万户,更成为城市向前奔涌的澎湃活力之源。